【西安】全面構築大空間大格局 合力建設國際化大都市



西咸新區隨著大西安的發展加速騰飛

2017年1月22日,省委常委會決定,明確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由西安市委、市政府整體代管。此後,西咸新區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都將全部納入西安市統一規劃,實現一張藍圖、一體建設。這一舉措將有效拓展發展空間、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能級、放大輻射效應,使西安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史上第一次擁有瞭大西安的格局和體量。

2017年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推進西咸一體化、建設大西安的重大決策部署,將西咸新區交給西安全面代管,使西安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擁有大西安的體量和格局,實現瞭城市能級大提升、城市空間大拓展、城市資源大整合。大西安和國傢中心城市建設全面拉開帷幕。

一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所說:“建設國傢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既需要大視野謀劃、大力度推進,也需要大空間承載、大格局支撐。這個空間載體就是大西安。”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區後,戶籍人口超過900萬,常住人口達到1200萬,正式邁入瞭超大城市的門檻。

眾望所歸 西咸一體化拉開大西安新格局

2017年3月9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陜西代表團審議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展示瞭一張《大西安規劃效果圖》。

在這張規劃圖上,大西安空間格局規劃的“三帶多軸多中心”,將最終形成北望北山、南抵秦嶺,渭河生態帶貫穿其中的多軸線、多中心大西安城市空間格局。其中的西軸線,即就是以西咸新區為引領的科技創新引領軸。作為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傢級新區,西咸新區被劃歸西安市代管,可謂眾望所歸。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西咸新區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意見》,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除瞭履行國傢級新區開發建設職能外,還將全面托管轄區內西安市和咸陽市的行政和社會管理職能;將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轄區內的12.6平方公裡原咸陽市已建成城區的行政和社會管理職能委托咸陽市實施。

這一年來,省、市分別出臺加快西咸新區發展的意見,平穩有序推進代管托管工作,西安西咸全面融入融合,取得瞭“1+1>2”的大西安協同效應。西咸新區各個功能板塊都逐漸被納入大西安的發展軌道——戶籍同城、車牌同號,公交、地鐵逐步延伸,西咸新區的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都將納入西安市統一規劃,實現一張藍圖、一體建設。從空間上,為大西安發展提供全新的地理空間;產業上,為大西安提供瞭臨空經濟、創新科技、文化自貿等產業結構;行政上,破除瞭長久以來存在的“行政壁壘”,實現瞭真正的“大西安”格局。

主動油煙靜電機融入 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大西安新中心

西咸新區劃歸大西安以來,積極深入落實省委三號文件精神,致力於構建協同融合、充滿活力的大西安建設新體制,各項移交工作有序推進:在2017年4月15日前,平穩完成瞭西安兩個、咸陽15個鎮街的托管移交工作,共涉及管理服務機構235個、公辦學校179所、醫療衛生機構620所,行政事業人員7237名。7月20日完成咸陽市、縣(區、市)兩級機關劃轉的2611名幹部的接收工作。托管移交工作整體平穩有序,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此外,西咸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水、電、氣、暖等專項規劃,都與西安市各類規劃全部實現瞭銜接、融合。西咸新區統籌謀劃產業佈局,與全市共同形成《關於推進西咸新區五個新城與西安七個開發區融合發展的意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都市農業三大領域,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商貿物流等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維修制造等六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基礎設施充分對接,與西安、咸陽共同編制瞭11條地鐵線路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梳理明確瞭今後三年重點打通連接兩市一區的20餘條市政道路和管網,新區“五路四橋”年底將全部貫通。新區交通納入《大西安“十三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供水納入西安市統一保障體系。西安市已向新區新開通5條公交線路。環境保護聯防聯治,與西安市共同編制瞭《大西安環境保護規劃》,建立瞭大氣、水、土壤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制度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一體化機制。

統籌規劃 兩地居民同享大西安新紅利

“從歷史上看,長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化大都市。如今的西安,處在祖國版圖的中心,具備科技、教育、國防等多方面優勢,勢必也將重新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新中心。”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表示,“原來的西安是小西安,西咸新區合並過來是‘中西安’。”張寶通說,西安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隻有站在全國的利益場上謀劃,形成大西安格局,這才將是大趨勢,也是建設大西安的關鍵所在。

“大西安是個宏觀上的概念,但西咸一體化的持續推進,會讓市民感覺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如地鐵一號線延伸,西安北客站至機場修建城際鐵路等等,讓西咸新區居民享受與西安人同等的基本福利,兩地之間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隔閡、全面融入。”

未來,西咸新區與西安將在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公交無縫對接;戶籍、教育、醫療等方面實現同城待遇。截至2017年11月,已完成咸陽區域60.5萬居民戶籍轉化工作,集中免費換發戶口簿17.6萬本。企業職工“四險”、城鎮居民醫保等全部納入西安市統籌。西安廣播電視11套節目已覆蓋新區全域。新區將繼續全面落實“同城同待遇”政策,發展高水平公共服務,加快建設一批高水準、國際化的學校、醫院、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設施,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優美小鎮、都市農業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讓新區群眾享受到開發建設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與西安市民同享大西安發展的新紅利。

市民點贊 全面融合帶給兩地居民更多“幸福感”

西咸新區劃歸大西安,是省委、省政府的宏觀決策。對於生活在兩地的普通市民而言,西咸一體化正悄然影響著他們的日常生活。這一點,在咸陽市人民路附近上班的市民陳密感觸頗深。

“我從大學畢業起就在咸陽工作,那時每天上班都要先坐公交車到城西客運站再轉乘,至少要走一個半小時。”後來為瞭節省時間,陳密幹脆租住在瞭單位附近,但這樣一來,又面臨去西安市區不方便的難題。近年來,隨著地鐵1號線的開通和西咸新區劃歸大西安,陳密明顯感到瞭出行的便利。“單位附近開通瞭新的公交線路,20分鐘就能到達北客站,再轉乘地鐵,1小時內就能到鐘樓。未來地鐵11號線開通後,可以直接從人民路到達高新區、曲江新區。”除此之外,“斷頭路”的打通和新區“五路四橋”的貫通,讓西咸的市政路網全面融合貫通。“西咸一體化的推進,從交通出行上就獲得瞭最直觀的體驗。”

2017年以來,隨著一大批備受關註的項目在西咸新區落地,也讓陳密充滿期待。“501米的‘西北第一高樓’中國國際絲路中心、華僑城歡樂谷,還有已經對外開放的昆明池七夕公園、詩經裡、阿房宮高鐵站……讓我感到西咸新區更時尚、更有活力、更具‘國際范兒’瞭。”陳密說,她相信未來的西咸新區,將成為大西安的新中心,也將給居民帶來更多的生活便利和幸廚房油煙處理福感,“以後購房置業,我會優先考慮這裡。”

油煙處理機價格點評

提升城市能級的有力舉措

把西咸新區劃歸西安市代管,是我們在西咸一體化、建設大西安的進程中邁出的實質性一步。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張寶通認為,這標志著大西安開始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形成一個“一體化”的大西安,實現瞭一張藍圖、一體建設,便於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效發揮大西安中心城市的作用,這一舉措使西安市的發展空間、城市能級大大提升,使西安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有瞭大西安的城市格局和體量,提高瞭西安在全國的城市地位,增強瞭西安對投資者和人才的吸引力,為西安引領新常態、追趕超越打下瞭良好的基礎。張寶通指出,2017年西安的發展引人註目,與此不無關系。但我們不能止步於此。如果說原來的西安是“小西安”,西咸新區由西安市代管後還隻是“中西安”,隻有實現瞭西咸行政一體化,才是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的“大西安”。隻有大西安才能真正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擔負起引領“一帶一路”的重任。




3A53012C845584EF
arrow
arrow

    quq802g4c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